如果不是被人引導到了這里,如果只是偶然間經過,你恐怕很難想象,車流不息的220國道西側,濟南市長清區(qū)廣里村廣袤麥田里的一片隆起于地面的高臺,便是有“長城之父”之稱、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齊長城的起點。
大峰山的齊長城
當齊國人在這里夯下第一筐夯土時,后來橫掃中原統(tǒng)一六國的秦人的祖先,還在今天的甘肅天水一帶為周天子養(yǎng)馬,距離秦長城的修建還有四百多年的時間。
如今,這條全長1200余華里的古老的城墻,綿延穿行于齊魯大地中部,西起濟南長清區(qū),跨越泰安、淄博、臨沂、濰坊、日照、青島六市,于青島西海岸新區(qū)隱入黃海。齊長城內外,早已黯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爭鳴,呈現(xiàn)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大峰山的齊長城
5月29日,由山東省委網信辦、山東省文旅廳主辦,山東商報·速豹新聞網承辦,濟南、青島、淄博、濰坊、泰安、日照、臨沂市委網信辦協(xié)辦的“探尋齊長城”網絡主題活動在濟南啟動。筆者跟隨探尋團,開啟了一場齊魯大地的尋訪之旅。
湮沒的荒城古道
距離芒種還有不到十天的時間,廣里村的麥田已是一片金黃。麥田旁,萋萋芳草之下,便是著名的齊長城。
齊長城起點處(廣里村)
現(xiàn)存遺跡為平地之上的一座高約3米、寬約40米、長約260米的長方土臺。土臺向西不遠處,便是滾滾黃河——在被黃河搶奪河道之前,它的名字叫作濟水。古濟水的河道或許比現(xiàn)在的黃河河道距離這里更近,于是這里自然而然地便被選作了長城的起點。
魯襄公十八年(公元前555年),魯國曾聯(lián)合11個諸侯國攻打齊國,于是“齊侯御諸平陰,塹防門而守之”。那場戰(zhàn)爭,或許就發(fā)生在廣里村附近。
從廣里村的齊長城起點向東,數(shù)公里外,便是大峰山,那里的山頂上至今仍有古城墻與屯兵營的遺存。
大峰山齊長城的屯兵營
這些城墻和屯兵營的建筑用材,與今天齊長城沿線許多民居仍然有著相似之處。比如,它們都是就近取材用石塊壘筑,且較少使用泥漿等粘合劑。石頭的堆疊看似有些隨意,卻堅固異?!獜拇A⑶陞s仍得到相當程度保存的齊長城的建筑即可見一二。
圍繞著長城曾經發(fā)生過無數(shù)次的戰(zhàn)斗,來來去去生活過無數(shù)的人,那么,他們是誰?他們有著怎樣的樣貌與性情,又曾經有過怎樣的生活?他們是不是和今天的山東大漢一樣高大威猛?他們都是精壯的漢子,還是不乏有著“八十始得歸”傷情故事的老人?
是誰在廣里村夯下了第一筐土?是誰在大峰山壘下了第一塊石頭?
大峰山的齊長城
誰曾站在這高臺、高山之上眺望?誰曾第一個看到了來犯之敵,并發(fā)出了第一聲喊叫?喊叫時的他,是恐懼,還是興奮,是視死如歸的絕決,還是心如止水的平靜?
誰在這里苦等過寒衣?誰在這里思念過爹娘、兒女和心愛的姑娘?他們最終回到了故鄉(xiāng),過上了幸福的生活,還是成了“無定河邊骨”和“春閨夢里人”?
山頂城墻的垛口和屯兵營的石頭房子,一定能夠回答這些問題,可惜石頭無言,只能示人以沉默。
美好的煙火人間
石頭是冰冷的,生活卻是火熱的。
或許正因如此,千百年來,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說才給了人們更多的情感共鳴。
孟姜女哭長城碑
在大峰山山頂,有一塊碩大的立石,寫著“孟姜女哭長城處”幾個大字。
作為中國民間四大愛情傳說之一,“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可謂婦孺皆知。
孟姜女的原型杞梁妻哭杞梁一事,記載于信史《左傳》,事情發(fā)生于魯襄公二十三年,即前面所說的“齊侯御諸平陰,塹防門而守之”一事之后五年。
這段故事后來在西漢劉向《說苑》一書中增加了“崩城”的情節(jié),最終至明代演化出如今流傳最廣的“孟姜女哭長城”的版本。也就是說,孟姜女是齊國人,如果她確實哭了長城,也只能是齊長城,而不是在她哭之后四百多年才修建的秦長城——自古以來,齊長城沿線,廣泛流傳著這一凄美的愛情傳說。
孟姜女的故事里,有青春的氣息,有浪漫的愛情,有思念,有牽掛,有死亡,有悲傷,有失望,也有期望。
這期望,是代表無休無止的戰(zhàn)爭和勞役的長城的倒掉,是普通人的生活復歸于平靜。
或許,今天的齊長城腳下,人們簡單而幸福的生活,正是孟姜女們所期望的吧。
王老村
比如,在濟南市萊蕪區(qū)雪野街道,齊長城腳下、大山深處的王老村四面環(huán)山、三面臨水,原本是個交通閉塞的貧困村。而如今,依托當?shù)厣剿Y源,大力發(fā)展民宿、旅游業(yè),成為了遠近聞名的旅游勝地。
村里建起了一座座聯(lián)排別墅,村民在家門口辦起“農家樂”,日子越過越紅火。王老村先后獲評“全國文明村”“全國生態(tài)文化村”“中國鄉(xiāng)村旅游模范村”“國家森林鄉(xiāng)村”等榮譽稱號。
王老村
再比如,位于萊蕪區(qū)雪野街道與章丘區(qū)文祖街道之間的錦陽關,是古代齊長城三大重要關隘之一,錦陽關西北約1公里處,坐落著依山而建的石子口村,村西山頭有戰(zhàn)國時期齊國的屯兵營遺跡。近些年,石子口村依托齊長城文化,大力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民宿產業(yè),當年的貧困村發(fā)展成為今天的山東省傳統(tǒng)古村落、山東省歷史文化名村、山東省森林村居、美麗鄉(xiāng)村齊魯樣板村。2022年,石子口村建起一個小火車項目,火車行駛1000米至錦陽關西側,游客可在火車上飽覽齊長城風光,該項目為村集體年增收20萬元。
最好的歸宿
曾經不可或缺的防御工事,在失去其防御功能后,逐漸湮沒于歷史的煙塵之中。
但是,作為歷史文化一部分的齊長城,并沒有被遺忘。而且,在失去了防御功能后,其在推動經濟文化發(fā)展尤其是推動鄉(xiāng)村振興中的作用,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從官方到民間對其保護、利用的力度也越來越大。
2022年3月,山東在全省設置860個齊長城巡護公益性崗位,加強齊長城的巡護工作。
2022年9月,山東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八次會議通過《山東省齊長城保護條例》,于2023年1月1日起施行。同年,山東編制《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山東段)建設保護規(guī)劃》,推進構建“一廊、七段、多點”的總體空間布局。
今年2月,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會議暨文化體驗廊道建設啟動會議上,山東開啟“四廊一線”文化體驗廊道建設工作,齊長城便作為“四廊”之一。今年3月,濟南市自然資源和規(guī)劃局發(fā)布了齊長城(錦陽關段)保護利用項目(齊長城遺址博物館)建設用地規(guī)劃許可批前公示。這意味著齊長城保護與活化邁入了新階段。
近日,山東省交通運輸廳印發(fā)了《山東省旅游交通網主骨架布局規(guī)劃(2023-2030年)》。按照該規(guī)劃,山東將形成東部“千里濱海”、西部“魯風運河”、南部“紅色沂蒙”、北部“黃河入?!薄⒅胁俊伴L城尋跡”五大主題廊道,整體構成“東西南北中、一環(huán)游山東”旅游風景道總體布局——中部的“長城尋跡”無疑占據了重要位置。
更多的保護,更好的利用,這是齊長城最好的歸宿。
這歸宿里,有齊長城的未來,也有山東煙火人間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