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8月,第一一五師第六八六團由魯西出發(fā),過南陽湖,首先進入鄒(縣)滕(縣)邊界,于9月初進入抱犢崮山區(qū)。8月上旬,由王秉璋、黃勵率領的師部機關、直屬隊由費縣南下,于9月1日到達抱犢崮山區(qū)大爐。從此,津浦路以東也有了八路軍的主力部隊。這對山東的日偽軍和國民黨軍都產生了很大的震動,國民黨山東政府主席沈鴻烈排擠山東縱隊的計劃也因此而落空。10月,陳光、羅榮桓到達大爐。
第一一五師到來后,除少數開明士紳歡迎八路軍外,其余地主武裝對八路軍心存疑慮,采取敵視態(tài)度,大都關閉寨門,不讓八路軍進村與老百姓來往。針對這一局勢,羅榮桓提出,在堅持統(tǒng)一戰(zhàn)線、加強黨的領導、聯(lián)合友軍共同抗日的前提下,必須堅持獨立自主地發(fā)展黨的組織、人民抗日武裝和抗日民主政權的方針。
第一一五師進入抱犢崮后,棗莊地區(qū)黨組織受上級黨委和第一一五師雙重領導,許多工作都是在師黨委和陳光、羅榮桓等首長直接領導下進行的,和第一一五師主力部隊聯(lián)合動員群眾,發(fā)展武裝,建立抗日民主政權,鞏固了抗日根據地。
1940年6月上旬,魯南區(qū)黨委在魯南天寶山區(qū)的油簍村召開會議,宣布了區(qū)黨委領導名單。從此,棗莊地區(qū)的黨組織在魯南區(qū)黨委的領導下,積極開展對敵斗爭。
9月中旬,根據中共山東分局桃峪擴大會議的決定,建立魯南軍政委員會,羅榮桓任書記,趙镈任副書記。魯南軍政委員會是統(tǒng)一領導魯南地區(qū)抗日斗爭的最高領導機構。
第一一五師到達后,羅榮桓就如何建立抗日民主政權問題多次指示第三地委書記宋子成,要不失時機地抓緊建立黨領導下的抗日民主政權。為了促進魯南地區(qū)政權建設的發(fā)展,第一一五師及第三地委抽出100多名干部,組成了若干個工作隊,分赴各縣進行發(fā)動工作。第三地委相繼成立了嶧縣、臨郯費嶧四縣邊聯(lián)民眾抗日動員委員會。動委會的成立,對棗莊地區(qū)抗日政權的建立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1939年11月20日,魯南第一個抗日民主政權——嶧縣抗日民主政府在王家灣正式成立。之后,嶧縣六個區(qū)政權也相繼建立起來。
嶧縣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后,羅榮桓親自總結了嶧縣建政經驗,并推廣到魯南各縣。從1939年底至1940年春,魯南先后建立了鄒縣、郯城、蒼馬、費縣、邳縣、臨沂、費北、費南、泰寧、東海、滕東11個縣級政權,38個區(qū)、171個鄉(xiāng)(改造的108個)、2100個村莊(改造的1108個)的政權機構。這一時期是魯南地區(qū)抗日民主政權建設的黃金時期。
在魯南各縣抗日民主政權紛紛建立之際,黨組織又領導人民適時組建了魯南各縣抗日民主政權的統(tǒng)一領導機構。1940年6月,在費嶧邊區(qū)的九子峪(現屬棗莊市山亭區(qū)徐莊鎮(zhèn))召開魯南人民代表大會,通過充分醞釀和民主協(xié)商,按照三三制(即在抗日民主政府中,共產黨員、進步力量、中間力量各占三分之一)原則,選舉產生了魯南參議會和魯南專員公署。魯南著名愛國人士彭畏三當選為參議長,于化琪當選為專員。
(文圖均為中共棗莊市委黨史研究院提供 記者 王兆虎 整理)